您当前所在的位置:哈密伊吾 > 公司动态 > 伊吾县下马崖乡红色十二木卡姆“火”了

非遗名录

伊吾县下马崖乡红色十二木卡姆“火”了

关键词:

哈密伊吾

2016/11/8

“习总书记讲什么,听我唱给你听……密切联系群众,建设美丽新疆,共圆中国梦。”11月3日,哈密市伊吾县下马崖乡的文化活动室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由当地维吾尔族群众组建的十二木卡姆乐队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宣讲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哎——我们的好日子哪里来哎,感谢亲人共产党。”歌词引起了观众的共鸣。随着欢快的旋律响起,不时有人走上台前,跳起维吾尔族舞蹈。室内气氛热烈,温暖如春,让人几乎忘记窗外凛冽的北风。

与此同时,坐在观众中的下马崖边防派出所教导员丁斌仁利用边防官兵们创办的公众微信平台“下马崖零距离”在同步做着视频直播,不到半小时,视频就被近千人次转发点赞,几乎被“刷屏”。

“下马崖乡的十二木卡姆在整个哈密市都是出了名的,已经成为我们乡的文化名片。”丁斌仁颇有点自豪地告诉笔者,十二木卡姆乐队是在边防派出所和乡党委政府的联合支持下成立的,用少数民族自己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党的政策、传承红色文化,这是下马崖乡的一项创举。

下马崖乡地处东天山脚下,是中蒙交界处的一个边境乡镇,全乡95%以上人口是维吾尔族。由于经济落后、位置偏僻,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下马崖乡没有邮递所和稳定电源,全乡群众很难接触到外界信息,更不用说了解党的政策了。由于文化生活单调,村民们闲暇时喜欢聚在一起打牌喝酒,经常因为赌资和酗酒发生矛盾纠纷。

针对这种情况,边防派出所官兵自己出钱订了报纸杂志,当起了义务“邮递员”,尝试用这种方式把党的最新惠民政策、致富信息以及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送到老百姓家门口。

“原本是买来让大伙学习的,后来才发现报纸都被糊到墙壁和屋顶上了,没有几个人看。”丁斌仁说,由于接受教育少,全乡群众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很少有人能看懂书报,更别说感兴趣了,送报纸杂志并没有达到边防官兵想要的效果。

就在大伙为此犯难的时候,有人提出,何不发挥维吾尔族能歌善舞的特点,组建一支民间乐队,用村民喜欢的方式,既弘扬了维吾尔族传统民族文化,又让大伙儿在娱乐中接受红色教育。

说干就干,边防派出所牵头邀请辖区维吾尔族老艺人,利用冬闲时节举办十二木卡姆培训班,陆续培养了一批民间文艺骨干,并为他们争取专门的场地用于排练、表演,十二木卡姆乐队很快就有了规模。

十二木卡姆组建后,边防官兵协助乐队成员把党的民族团结、利民惠民政策、法律法规、乡规民约等编排成曲目,由乐队用维吾尔族特有的说唱形式开展宣传。没想到受到大伙儿的热烈欢迎,既很好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大家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改变。

“以前嘛,巴郎子没事干,喝完酒在村里乱转悠。”64岁的十二木卡姆成员茹则瓦妮汗说,“有了我们的表演,大伙有空就过来听听戏,跳跳舞,喝酒的、的基本没有了。”

后来,在边防派出所和乡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新建了能容纳700多人的文化广场,还为乐队开辟专门的演出活动室。乡政府联合边防派出所每年开展“优秀文化带头人”评选活动,激励更多村民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有了坚强的后盾,十二木卡姆的“业务范围”也在不断延伸。乐队成员经过不断摸索尝试,将维吾尔族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到红歌、京剧样板戏、豫剧等曲目中去,形成博采众长的独特艺术形式,被人们誉为“红色十二木卡姆”。

独具特色的“红色十二木卡姆”很快在整个哈密市出了名,每逢哈密市、伊吾县举办重大庆典,邀请“红色十二木卡姆”登台演出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乐队还应邀多次参加自治区和全国范围的比赛,2015年,在全国比赛中,他们还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十二木卡姆把党的好政策唱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让讲团结、学科学成为我们下马崖的良好风气。”丁斌仁说,如今,下马崖乡成为全国闻名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乡镇,边防派出所还连续6次被国务院、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正说话间,丁斌仁的手机接到战友发来的微信:“老丁,你们这个木卡姆太攒劲了。”“啥时候把乐队请到我们派出所,给我们的老百姓也演一场。”

“没问题!”丁斌仁笑着回复完信息,抬起头,舞台上唱和正浓,随着音乐起伏,台下观众不时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宣传处推荐 文/陈莉 张佳)


我要评论(本站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本站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